近日,经国务院同意,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《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》,提出了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24条新政策措施。
其中特别提到,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合肥、芜湖等长三角地区城市联动发展。支持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,鼓励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在基地设立研发中心,探索金融支持科创发展新模式,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。
资料图(来源:上观新闻客户端)
什么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?
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,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布局。
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主要功能布局是“一核两带”。“一核”是上海虹桥商务区,“两带”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。这些区域囊括的主要是沪苏浙部分地带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徽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“擦肩而过”,相反,它为安徽借船出海,全面参与全球资源配置,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聚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提供了难得政策机遇和开放平台。
“大虹桥”的这次提升能级,如何赋能安徽发展?
在“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”部分,《政策措施》提出,加强服务长三角地区的功能平台建设,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合肥、芜湖等长三角地区城市联动发展,逐步实现资源共享、政策共通、平台共建,以协同开放提升整体实力,以功能升级促进区域合作,合力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新引擎。
如何联动?
既有海陆空物流运输业的高效贯通,也有科创、金融、会展、大数据等领域的高质量联通。
比如,《政策措施》特别提到:
支持依托芜湖航空货运枢纽建设,打造服务长三角面向国际的航空服务业集聚区;
支持合肥高质量开行中欧班列,强化与沿海港口城市协同联动,发展海铁联运新通道。
资料图: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派河港码头,皖产汽车等待装运出港。(记者 李博 摄)在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》中,就有“支持合肥打造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,为长三角企业提供便利金融服务”这项措施,可以说是要发挥合肥的金融科技优势,服务长三角。
如今,《政策措施》又“提升能级”,专门为合肥指出“科创+金融”的路径。《政策措施》提出,支持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,鼓励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在基地设立研发中心,探索金融支持科创发展新模式,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。
服务“东数西算”发展大战略,芜湖数据中心集群正加速崛起。《政策措施》也为长三角的数据中心集群的优化布局、合作联动指明方向。
其中提出,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、芜湖数据中心集群优化算力布局,加强与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联动发展,积极承接长三角中心城市实时性算力需求,并在探索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方面先行先试。
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,是享誉全球的开放发展平台,放大进博会的“溢出效应”,有利于不断提升“大虹桥”的辐射带动力,扩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。
《政策措施》提出,支持在江苏、浙江、安徽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招商路演、供需对接等系列活动,指导支持地方参与相关展会、论坛工作。
资料图:在合肥北站物流基地,一列合肥发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中欧班列驶出货场。(李博 摄)
这些只是《政策措施》中“点名”安徽或安徽的城市,在其他未点名的措施中,也有不少涉及安徽开放发展的利好与机遇。
比如支持虹桥商务区为长三角地区开展招商引资、国际人才招引,以及设立城市展示中心、研发中心、营销公司、外事联络处等功能性机构预留空间、创造条件。这为安徽开展国际高端人才招引创造了条件。
在科技创新方面,《政策措施》提出的“集聚全球创新要素,构建覆盖科技咨询、研发测试、科技金融、成果转移转化等全链条的科研服务体系,为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提供专业化服务”“以技术产权、文化创新等领域为切入口建立知识产权公允市场价格评估体系”等措施,也为安徽发挥创新优势,促进长三角协同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