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坚持顶格推进,“一盘棋”布局中各尽所能。
坚持将平台建设作为全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“头号工程”、作为提升数字金融服务能力的主要抓手,高规格成立以分管副省长为指挥长的平台建设指挥部,坚持高位谋划、顶格推进、精准发力,实现与发改、工信、政务服务、市场监管、农村农业等部门平台互联互通,有力促进各部门平台数据互享、涉企政府服务事项互认、线上政务服务与金融服务互动,有效打破部门壁垒,实现用数据“跑起来”代替企业“跑过来”,让部门“动起来”代替企业“找过来”。充分利用平台思维整合各部门各类数据资源,用数字化技术推动银企线上对接,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、企业抵押物不足等问题,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服务效率,降低交易成本,有力缓解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、融资慢问题。
二、用活公共数据,“一体化”融合中夯实底座。
一是数据资源高度汇聚。依托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完成省级45个厅局单位数据对接,归集工商、人社、税务、公积金、不动产、电力等63大类、435子类、1200项数据资源,采集超61.2亿条企业信用信息,收录惠企政策4798项。二是金融服务广泛集成。平台入驻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1178家,发布金融产品3053项;平台累计访问量、业务办理量分别超1亿次、2千万次,日均次数分别达20.5万次、4.44万次;平台累计撮合业务达241.55万笔。三是金融机构有效协同。平台与全省28家银行机构实现专线直连,实现与金融机构有效协同。2024年1月30日,徽商银行“科技e贷”依托平台统一认证能力进行用户一致性验证,完成用户征信查询及综合信息查询授权,即时反馈最终审批额度,在平台成功投放首笔“科技e贷”贷款,有效节约线上流程,融资便利性和用户体验得到全面提升。
三、强化协同支撑,“一张网”对接中互联互通。一是省市平台协同。
围绕“标准全省统一、用户全省统管、服务全省统聚、能力全省统建”目标,推动构建省市金融服务平台一体化协同机制,实现市场主体“一点登录,全省漫游”、金融产品“一站发布,全域投放”、金融业务“一地办理,全网跟踪”、金融能力“一次构建,全省适用”。二是厅局服务协同。围绕“政府搭台、厅局唱戏”的专区建设思路,协调推动9个厅局部门深度参与平台建设,积极引导惠企政策入驻、特色产品投放,建设融资服务专区11个,为全省6个产业提供专属融资服务。三是政策兑现协同。围绕“免申即享”服务目标,建立健全惠企政策数字化审核流程,完成“科技风险补偿政策”和“普惠金融风险补偿政策”数字化改造,合计服务市场主体466405户,覆盖授信规模9017.73亿元,涉及信贷业务共计842212笔。
四、深耕应用开发,“一条链”探索中创新场景。一是搭建共同成长计划专区。
为政府部门提供统计报表、培育库企业名单管理等功能模块,推送高成长性企业未签约企业2785户;为金融机构提供线上化业务备案系统、科创评分模型;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、机构权益清单、精选案例展示等服务。截至2024年3月,专区累计签约企业7867户,服务机构83家,授信金额1777亿元,放款金额997.45亿元。二是开展金融助企首贷服务。聚焦小微企业首贷难问题,首创“政务服务码”集成数字金融场景,搭建线上“皖美首贷中心”,发挥平台数字赋能及信息归集优势,为新设及成立时间不长的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提供首贷专属融资产品和信贷支持。2023年,全省当年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3.41万户、新增首贷金额1008.83亿元。三是建立规范化市场主体库。依托平台归集的政务数据与企业数据,建立市场主体星级评价模型,实现对注册授权企业自动评定;配套健全星级动态管理机制,为市场主体提供“数字诊断”,定制“升星锦囊”,构建全周期“成长曲线”跟踪服务。截至目前,平台累计完成5835户高成长型企业、20924户科技型企业、7601户具备规范基础的企业入库。
来源:安徽金融